校园新闻

首页校园新闻

郑州市第一〇三高级中学师生科学微电影作品闪耀国际赛场,双奖斩获彰显科创实力

  • 发布时间:2025-10-20 阅览25次
  • 郑州市第一〇三高级中学师生科学微电影作品闪耀国际赛场双奖斩获彰显科创实力

    郑州103高团队斩获佳绩

    学生进行答辩

    团队合影留念

    拍摄花絮


    2025年10月16日2025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性影像大赛评审结果正式揭晓。郑州市第一〇三高级中学师生创作的《柽柳不“怪”——郑州市第一〇三高级中学周边黄河生态调查手记》科学微电影,历经初赛选拔、中文一轮答辩及英文二轮答辩的层层考验,从全球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科学微电影优秀作品一等奖”与“关爱生态环境专项奖”两项重量级荣誉,为展现了学校学子的风采

    据悉,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性影像大赛是由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组委会主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研究所等7所知名机构协办的国际权威赛事。该赛事以激发青少年STS(科学、技术、社会)精神、推动STEAM教育发展为宗旨,聚焦科学影像的创新表达与社会价值传递,吸引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团队参赛,评审团由国际科研与教育领域专家组成,从科学内核、创新思维、艺术表达等多维度进行严苛评选,其奖项含金量备受教育界认可。

    此次获奖作品由郑州市第一〇三高级中学杨先琴、徐晓曼、王昌恒、宋宇斐四位教师联合指导,刘静远、马文轩、郭启翔、于小丁、刘阳五位同学深度参与,师生团队历经数月打磨完成。本次创作横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融合生物、地理、英语、语文等学科特色,“一场兼具好奇与责任的科学实践”为基调,记录了学校学生探索黄河岸边柽柳的完整历程:在郑州黄河岸边的马渡村,学生们在志愿活动中意外认识柽柳——这种名称带“柳”、外形却酷似松柏的植物,瞬间点燃了大家的探究欲。  

    在本次的创作过程中,参赛学生们进行了课题研究、脚本创作、拍摄制作、配音答辩等细致分工,带着“柽柳到底算不算柳树”的最初疑问,率先开启资料查阅,很快明确其隶属于柽柳科,与日常所见的柳树分属不同科属,并无“近亲”关系;而当发现柽柳仅集中生长于黄河滩涂、城市中难觅踪迹时,大家又围绕“是自然‘原住民’还是人工‘外来客’”展开深入研究——课余时间穿梭于图书馆查阅《中国植物志》,追溯柽柳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借助学术数据库检索《柽柳属植物的起源与扩散机制研究进展》等论文,最终证实黄河滩涂的柽柳是自然繁衍的本土物种。为揭开柽柳适应滩涂环境的“生存密码”,师生还专程前往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实地调研,对比不同区域植株形态、分析实验数据,逐步拆解其独特适应机制,并清晰梳理出其固沙护土、改良盐碱地的“生态工程师”价值。作品将严谨的科学探究与生动的影像艺术深度融合,最终凭借独特视角与深刻内涵获得评审团一致好评。

    “这份荣誉是师生团队协同作战的成果,更是学校坚持‘科创育人、实践育人’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指导教师代表杨先琴表示,为打造高质量作品,师生团队从选题策划、科学调研到脚本撰写、拍摄剪辑,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调研阶段多次前往黄河生态保护区记录物种状态、监测环境数据,创作中则全程指导学生将抽象科学原理转化为直观影像语言。  

    经历中文、英文两轮答辩后,学生代表马文轩也分享了深刻感受:“特别感谢各位指导老师、专家教授的专业细致点评,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更打破了时空局限,让我们以国际化视野审视研究。短暂而珍贵的探讨,既解决了研究中的具体难题,也让我们在科研思维与实验方法上收获新启发,同时清醒认识到自身能力短板。下一步,我们会将所学转化为动力,持续拓展科学影像表达边界,以己之力让研究成果真正助力家乡的环境保护与发展。”

    郑州市第一〇三高级中学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与跨学科实践能力培养,此次中英双语答辩的突破,正是学校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生动尝试。学校通过开设科创生物探究、新媒体社团、组织科学影像创作培训、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等举措,努力搭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践平台。此次国际双奖的获得,不仅是对参赛师生辛勤付出的肯定,更印证了学校STEAM教育与跨学科育人的扎实成效。

    未来,学校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科创教育改革,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前沿科技、站上国际舞台的机会,助力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


    郑州市第一〇三高级中学

    邮编:450000


    学校电话:0371-61736039


    地址:郑州市金水科教园区鸿宝路9号

    社交媒体

    版权所有© 郑州市第一〇三高级中学 豫ICP备2023013366号-1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830号